杜甫为什么自号少陵?杜甫自号是什么?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后世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关注民生疾苦,深刻表现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在他的代表作《三吏》、《三别》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这两部作品成为杜甫最典范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因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