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抢了多尔衮皇位吗?皇太极怎么死的?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宁远和袁崇焕打了一场败仗后,回到沈阳,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没多久就病逝。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登基称汗。民间和影视剧中一直有流传皇太极抢了阿巴亥之子多尔衮皇位的说法,实际真的如此吗?

01 民间之所以流传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皇位的说法,无非是两方面原因:

1、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且努尔哈赤死前身边只有阿巴亥。

阿巴亥12岁就出于政治需要嫁给了大他30多岁的努尔哈赤,据说是努尔哈赤众多妃子当中最漂亮妩媚的一个,深受努尔哈赤宠爱,仅仅14岁就被册封为大妃,相当于清朝后来的皇后。

婚后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可见没少受到努尔哈赤宠幸。而且努尔哈赤特别喜欢多尔衮这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毕竟能在后世奠定清朝入主中原,足以见多尔衮的能力。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突感身体不适,民间有传说努尔哈赤是被明军的红夷大炮所伤,清朝正史却记载努尔哈赤是背疽发作,不过不管什么原因,总之他身体不舒服了。在去世前两天,努尔哈赤没有想着召集自己的儿子们交代遗言,反而是赶紧命人召来了自己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两人独处2天后努尔哈赤病逝于距离沈阳几十公里以外的鸡鸣堡。

于是,就有传言努尔哈赤在死前和阿巴亥独处的过程中,留下了让阿巴亥之子多尔衮即位的遗言。

2、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

后金在当时有殉葬的制度,但是殉葬却有两个条件:一是参与殉葬的妃子必须受皇帝喜爱,相看两厌的妃子就不要去地下惹皇帝不痛快了;二是膝下有未成年子女的妃子,无需殉葬。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巴亥膝下的三个儿子,只有阿济格成年了,多尔衮当时只有14岁,多铎年龄就更小了,因此按照后金的制度,是无需殉葬的。但是偏偏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出来,皇太极就带着一众贝勒来到阿巴亥的寝宫,以父汗遗命的理由,要求阿巴亥殉葬。虽然阿巴亥苦苦哀求,但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为了保住年幼的两个儿子,只得殉情。

史书上没有任何努尔哈赤曾经留下遗命的记载,而且皇太极所谓的“父汗遗命”究竟是什么内容,也没有详细记录。因此,很多人就此认为是皇太极捏造了遗诏,为的就是让身为太后的阿巴亥殉葬。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小女子并不这么认为。

02 皇太极的皇位不可能抢自多尔衮的理由:

1、首先,努尔哈赤去世前几年,一直没有立下继承人,并且推行了“和硕贝勒共同议政“的制度。

努尔哈赤在早年曾经有过两次立嗣的经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一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但后来因为褚英专横跋扈,威胁自己的亲兄弟和大臣,甚至放出要在登基后把违逆自己的人全部杀掉的话后,努尔哈赤在将其囚禁两年后杀害。第二个是褚英一母同胞的弟弟大贝勒代善,但代善后来也因为被人告密和大妃阿巴亥有染,被努尔哈赤放弃。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次失败的立嗣经历,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的三月,推行了“八和硕贝勒共同议政“的制度。所谓的“八和硕贝勒共同议政“,即是让满洲八旗的旗主共同推举新的大汗,并且八大旗主均参与议政,八旗旗主均有努尔哈赤的儿子和子侄担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儿子们为了争夺汗位兄弟相残的风险。

既然努尔哈赤已经在生前已经对自己死后国家统治者的选举方式做了准备,那么就不可能留下遗嘱指定继承人来打破自己之前的安排。

2、其次,多尔衮实力不行,而且没有战功,不可能服众。

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才只有14岁,还未成年,没有上过战场,不像其他兄长那样战功赫赫,这种情况下如果多尔衮登基称汗,让他的众多兄长们向他低头,根本不可能,即使是努尔哈赤留下遗命也很难压下来。

当时的满洲八旗当中,四大贝勒每个人各领一旗,剩下的四旗不仅实力没法和四大贝勒相比,而且努尔哈赤三兄弟仅仅只占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完全不可能其他兄弟竞争。

此外多尔衮的实力也不行。

3、最后,皇太极在登基后为了集权先后收回了其他三大贝勒手中的权力,唯独对多尔衮重用。

虽然皇太极的登基离不开其他三大贝勒的支持,但为了加强统治,在逐渐掌握大权后先后对三大贝勒下了手。皇太极先是设立总管旗务八大臣来分摊各大旗主的权力,接着又废除了四大贝勒按月分值的制度,最后找理由囚禁了二贝勒阿敏,杀掉了三贝勒莽古尔泰,大贝勒代善有眼力劲主动弃权得以苟活。

虽然皇太极对各大旗主采取了削权的动作,但唯独对多尔衮重用,直到皇太极去世,多尔衮都是八旗当中最有权势的贝勒。如果皇太极的皇位真的是抢自多尔衮而来,恐怕首先要除掉的就是多尔衮。

所以,女士认为努尔哈赤不可能传位给多尔衮,也就不存在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皇位的说法。

既然如此,皇太极又是如何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取得皇位的呢?

03 皇太极如何取得皇位的?

先来看看皇太极的竞争对手都有谁: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多尔衮和其他三个小贝勒。

首先,二贝勒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具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被排除在外。

其次,三贝勒莽古尔泰勇猛有余,但智商不足

,据史书记载曾杀母邀功,不知是真是假,但显然和皇太极不在一个水线上,不被放在眼里。

再次,四小贝勒当中,其中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

,是自己人;岳托是代善长子,可以和代善划为一个阵营;最后只剩下多尔衮三兄弟掌握的两旗,但三

最后,能被皇太极视为威胁的只有大贝勒代善。

但代善因为被人告密和大妃阿巴亥有染,无缘汗位。

不排除代善和阿巴亥有染的事,是皇太极在背后指使,毕竟他才是这件事背后最大的受益者,甚至就连阿巴亥被其以努尔哈赤遗命的理由逼迫致死,也可能是他的阴谋。

所以,也只有皇太极登基最为合适,当然但不管如何,皇太极的汗位,绝不是抢自多尔衮的。

1、病死的。

2、皇太极是病死的,他在五十岁时因宸妃之死伤心欲绝,身体大不如从前,在崇德六年,皇太极身体慢慢衰老虚弱,他在生前发布了大赦令,两年后皇太极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岁,死后被追谥为清太宗,安葬在了沈阳昭陵,为他传奇一生画上句号。

3、清朝历代皇帝死因都会被后世怀疑,主要他们身份尊贵,存在被人谋害的可能,而皇太极的死也没能逃过质疑。皇太极在五十二岁时猝然长逝,除了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是累死的,当时满清即将入关,朝政繁重,皇太极必须亲力亲为,所以积劳成疾,就那样离世了。

其实累死的含义和病死是相同的,累了才会得病,病了就容易死亡,皇太极就是身心交瘁后,因病逝世,寿终正寝,没有传闻中所说的那样,撞破孝庄和多尔衮的奸情被谋害,可以说皇太极这一生都在为清朝入关做铺垫,为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