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历史!番禺潭山村保护规划公示

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

潭山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番禺区化龙镇西南部,有着数百年历史,村内古宅、古巷、祠堂等保存完整。其中,许氏大宗祠是番禺区文保单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建筑大气宏伟、装饰精美,为研究番禺祠堂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本次保护规划的范围以潭山村旧村为核心,南至296省道(石化公路),北至规划道路,东至村界,西至规划道路。总面积约133.67公顷。规划限期为2021年~2035年,期保护与建设相关措施的期限为4年,即2021~2025;中远期保护与建设相关行动措施的期限为2026~2035年。

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2片,面积共5.04公顷。其一为许氏大宗祠-悠然公祠片:以许氏大宗祠、竹溪公祠、悠然公祠、潭山公所旧址等文物单位及其附属前广场(即地塘)、风水塘(水塘)等重要的历史环境为重点的核心保护范围,四至边界为:南至环村公路南边线;北至许氏大宗祠后花园边界;西至新塘西塘基、旗杆石广场;东至老鼠塘东塘基。

其二为寅轩公祠-潭山会堂片:以该两处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结合周边保留价值较高的建筑构成核心保护范围,四至边界为:南至地字二街四巷,包括黄玄体育中心;北至寅轩公祠以北约62米处巷道;西至寅轩公祠玄字西一街二巷;东至山吓五街十四巷。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水牛山南麓,南至旧村外围部分的部分历史水系和农田;西至村外围村路;东至历史水渠东堤。面积为48.03公顷(不含核心保护范围面积)。

为保护潭山村外围历史环境的完整,同时主动衔接各层级相关规划,环境协调区南至296省道(石化公路),北和西侧采用规划道路为界,东侧采用村界为界,总面积约为80.18公顷。

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最高不得超过24米

高度控制方面,核心保护范围建筑高度维持现状,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度控制小于或等于9米。建筑控制地带内应延续保护村落整体格局,新建、扩建、改建和加建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色彩要与传统风貌协调,高度小于或等于12米,不得破坏传统格局。

环境协调区内重要山体、水系等自然要素必须进行合理保护。建筑活动应结合上层和相关规划要求,依法依规,有序开展,高度控制少于或等于24米。新建建筑应充分与潭山村整体历史风貌相协调,要与潭山村有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规划还提出了具体的历史要素的整治建议。古井保护方面,潭山村规划范围内现存古井16处,规划建议加强古井本体的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井栏改为混凝土的古井,建议恢复古井历史风貌,禁止使用磨光石板、混凝土等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材料进行古井的修缮整治。同时建议增设古井标识牌,整治古井周边环境,可结合古井设置小型公共空间,提升村落空间品质。

潭山村规划范围内现存里坊门楼26处,其中20处为后期复建,复建门楼多为传统样式,使用传统材料与建造工艺修建,部分保留原里坊名称石匾额。规划建议整治门楼周边环境,恢复门楼历史风貌,禁止使用瓷砖、马赛克等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材料进行里坊门楼的修缮整治。建议增设里坊门楼标识牌,简介里坊历史。此外潭山村规划范围内现存蚝壳墙6处,建议原状保留,可结合本体建筑或周边环境,展示蚝壳墙(屋)的故事。

规划同时要求保留村内槟榔涌和白沙涌以及村内的各处风水塘,加强河涌蓝线管理控制,保护河涌岸线,不得随意填埋、覆盖河涌或改变河涌岸线和走向。同时加强自然生态与河涌水体的融合,加强河涌沿岸建筑控制,加强和保护河涌两岸的绿化,增加公共空间,结合水乡文化和民俗,创造活力空间。( 记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