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太难了 咱们还是花钱买吧!

做事“三分钟热度”、考研、考公总是半途而废、阅读时看一页就要休息半小时、到了学时间就看看这儿、动动那儿、年初立下的减肥、健身Flag,早就不知道倒在哪儿了……“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道理我都懂,但在下实在做不到!”

如今,“拖延症患者”不在少数:刚想干点事儿,耳边仿佛响起一个声音:“打局游戏不香吗?喝杯奶茶不好吗?干吗让自己这么累?”得,一下子气就泄了。如此反复,干啥都没常很难取得成功。奋斗的路上,最顽强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一些年轻人非常积极求上进,发现自己有上述问题后,希望变得更自律一些,让自己在学业和工作上更有竞争力。于是,一门生意诞生了——“花钱买监督”。

“自己花钱找人管自己”,听上去很玄幻,但在互联网台颇为火爆,再次印证了“需求催生服务”的朴素道理。

在传统意义上,监督权属于监护人、老师、上司等熟人。但在网络时代,被监督者可以“主动出击”,向陌生人购买:比如被监督起床、跳操、背单词、写论文、写PPT等,方式有制定进度表、电话抽查、每日数次定时提醒、截图或者录视频反馈进度等。

购买监督的本质是他律。自律不行,那就他律凑。别说,作用还真不容小觑。从一些购买者使用后的反馈来看,监督员的服务产生了陪伴和鞭策效应,让一些人客观上提高了效率,变得更专注起来。

这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生意,看着是“双赢”,但也有一些隐患。

传统意义的监督多少会带一些强制;而购买监督服务的双方,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商家以赚钱为目的,“有求于”消费者,注定了强制效果有限,监督多是“点到为止”,消费者开心满意就行,服务的真实效果难以界定。如果出现纠纷,更难以维权。

此外,监督也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一些监督员通过手机防沉迷软件,对消费者实施定时、定点锁屏、监控手机使用时长、禁用App等。这需要消费者提供手机密码等信息,背后有不可控的风险隐患。所以这种监管他人的服务,仍处于需要被监管的阶段。

“花钱找人管自己”,可以用金钱暂时唤醒内心深处的自律意识,因为在潜意识中,消费者希望这钱花得值,会暗示自己坚持下去,别让这钱白花了。

不过,漫长的人生,怎会总有“监督员”陪伴?自律才是最持久的驱动力,要真正意识到所学、所做的重要,为自己学,为前程学,有意识地把“他律的监管”转化为“自律的惯”,放眼长远,延迟对自己的短暂奖励,不被游戏的快乐所麻痹,不被过载的信息所绑架,才能厚积薄发,顺利迈过每一道生活和学业的门槛,

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努力且克制”的自己。

自律很难,坚持很酷。

除了花钱买监督,现在还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服务种类——

职业陪诊员来了,仅会跑腿就够了吗?

一早,陪诊员张娟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推送,上面显示有一个明日上午的陪诊服务订单。在了解陪诊时间和就诊内容后,张娟点击了申请。

日,一则90后“职业陪诊员”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引发人们对于这一新兴职业的关注和讨论。老年人、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异地就医等群体对陪诊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加,吸引了不少相关从业者参与,有7年护理经验的张娟就是其中之一。

陪人看诊,解人急难

来自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农村的张娟通过在卫校的专业学取得了护士执业资格证,目前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从事外科护理工作。2019年6月,张娟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金牌护士台开始接单,提供陪诊服务便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确认接单后,张娟与患者李女士取得联系。经过沟通得知,李女士由于脚部骨折,行动不便,需要陪诊人员第二天上门接送,并提供全程的陪诊服务。“这名患者是独居的年轻人,因为第二天是周五,找朋友帮忙的话,对方在工作日也需要请假,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所以就想到了我们的陪诊服务。”张娟说。

由于必须保证8点半能接到患者,且不能错过医院的取号时间,住在北京大兴区的张娟第二日早上不到6点就出门了。8点20分,张娟抵达李女士家中,并将李女士搀扶下楼,一起打车前往北京朝阳区劲松街道某医院就诊。到了医院,张娟立即在门诊大厅导诊处租用了一个轮椅,方便推着李女士在医院内行动。

在接下来的大部分看病时间里,李女士只需要在轮椅上休息,等着张娟去处理相关业务,包括取号、候诊区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等。医院内的一系列流程结束,张娟再把轮椅还回导诊处,打车送李女士回家,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左右,陪诊服务才结束。

除了张娟这样的专业人员,提供陪诊服务的还有跑腿小哥。

从安徽阜阳来到北京务工的曹斌辞掉快递员的工作后,专做跑腿代办业务,陪诊服务在一开始就被他列入其中。最的一份订单是一位姓霍的女士为父母购买的陪诊服务,“受疫情影响,远在内蒙古的霍女士不方便出门,又不放心老人自己看病,想要熟悉医院情况的人帮忙照看。”曹斌告诉记者,这一单他需要提前去取医生开好的检查单,再带着两位老人去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只是一些常规检查,而且两位老人身体很硬朗,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曹斌把具体的看诊情况反馈给了霍女士,得到了对方的好评,并继续约定了下周的陪诊服务。

完成一次陪诊,需要必备哪些技能?

陪诊服务作为新职业都满足了哪些人的需求?曹斌反映,找自己陪诊的大多是子女为父母下单,“子女们不放心,认为有个人陪着父母去更好。”他告诉记者,年轻人需要陪诊,多是因为手术麻醉或者加强核磁等过程中要求必须有人陪同,而这些“北漂”们一时间难以找到能帮忙的朋友,有的则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接触过不同客户群体的韩海燕目前是金牌护士台护理部的护士长,她认为陪诊需求的人群除了曹斌说的那两类,还有异地就医人群,“这类群体一般就是奔着知名医院而来,想要找到最好的专家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么完成一次陪诊服务,需要必备哪些技能?在韩海燕看来,首先要提前规划好陪诊路径,熟悉各大医院的看诊流程,让客户少跑冤枉路。如果是不熟悉的医院,韩海燕则会自己先跑一趟,“要具体到科室的位置,各项检查在哪一层”。此外,沟通和耐心也尤为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捋清当前主诉及病史,耐心地陪伴则会让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减少烦躁情绪。“对于老年人群体,我们会提前评估他的基础病情况,在候诊过程中会时刻观察他的面色、心率及其他症状,并引导他去表达自己的疾病感受。”

记者采访发现,从事陪诊服务的人除了专业护士外,还有很多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在短视频台和社交台,也都可以看到提供陪诊服务的广告:“提供北京陪诊服务,代排队、取药、取报告,半天100元”。甚至还有黄牛也在做陪诊服务,不仅声称可以帮忙挂号,还可以安排接机、住宿一条龙服务。

对此,韩海燕认为,这类从业者能够帮助患者拿东西、确定看诊路径,但在疾病描述、解释专家术语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从而影响到服务体验。专业陪诊则不仅能跑跑腿、帮忙排队,还能起到针对的指导作用。“有的医院挂号取号比较复杂,有的医院科室分得很细,这就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护士陪诊,才能帮助患者精准挂号,提高看病效率。”

单量不稳定,行业缺少规范

“90后职业陪诊员”的视频火了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职业,曹斌也感觉到,最来咨询问价的人在增多。但对他来说,客流量远远不够,单量也并不稳定,“每个月能有10单就不错了”。

同时,陪诊价格浮动随意、收费缺乏统一标准也让曹斌头疼,“一般是半天200元,客户也会各种讨价还价,看着差不多合适就会接单。”曹斌表示,自己住在北京郊区,而医院集中在市中心,路上就要花费两个多小时,还要自己承担交通费用。因此,交通成本成为他决定是否接单的主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目前陪诊服务在不同城市、不同台都有各自的收费标准,4小时服务收费在200元~500元之间不等,相对成熟的陪诊台上会明码标价,通过下单、派单的方式提供服务。然而,由个人提供的陪诊服务价格则只能通过私下协商交易,如何获得双方信任也是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陪诊过程中若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韩海燕所在的台,会对患者提前做充分的病情评估,“如果遇到重症患者,我们不会单独陪诊,而是建议家属跟随,家属也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把问题放在陪诊服务之前解决,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是保护陪诊从业人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副主任陈成表示,对于陪诊过程中突发情况的权利义务认定,仍需基于对服务内容的明确。目前陪诊员没有进入正式的职业目录,因此其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则需根据相关规定来明确发生问题后的相关法律责任,因此职业规范与相关办法亟待完善。

“职业陪诊服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迎合了患者的个化需求,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底线’,根据不同工作质,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资质,建立行业机构和人员的备案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对陪诊员的专业水、职业能力、道德修养进行培训,明确、细化该职业目录和分类以及相关行业规范与办法,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职责。”陈成说。(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娟为化名)

陪驾、陪逛街、帮忙叫醒、上门喂宠物……

解锁打工新方式:帮忙服务来“帮忙”

从帮忙做饭到帮忙喂猫、遛狗,从陪聊天到陪伴看诊,从帮忙出主意到帮忙做决定……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提供帮忙服务,为自己找到了谋生和接触城市的方式。专家认为,帮忙服务能增加打工群体的机会和收入。面对不合理的请求,帮忙者要清楚“什么样的忙能帮”,莫将经济利益置于道德和法律之上。

早上6点,兰鸽的闹钟响起。关掉闹钟,她拨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声音朦胧的回答。等到电话挂断,兰鸽便完成了这次的帮忙任务——叫醒客户。

年来,帮忙经济在互联网台兴起并逐渐发展。除了已经形成产业的帮忙送外卖、闪送文件等,各种精准对接用户个需求的一对一帮忙服务也为很多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提供帮忙服务,为自己寻找到了打工的新方式。

9.99元一次叫醒服务

来自山西农村的兰鸽已经在北京“漂”了很多年,除了日常坐班工作外,她还是一名互联网台上的个人卖家。“超优质的叫醒、督促服务给早晨起床困难的小伙伴们。本人认真负责,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开启愉快的一天!”在个人主页,兰鸽宣传着自己9.99元一次的叫醒服务。

“我时一般凌晨1点才睡,有叫醒业务时会定好闹钟,对方接电话顺利的话我能很快完成任务,然后接着睡一会再起来上班。”兰鸽说,如果对方不接电话,那么她会再每隔3分钟追加一个电话,最多追加10次。除了帮忙叫起床,兰鸽还可以帮忙做代驾、剪辑视频,“不违法乱纪皆可商量”是她帮忙的原则。

与兰鸽不同,张鹏飞的帮忙服务需要上门提供。

来到客户家门口,张鹏飞先打开手机摄像头,在征得客户同意后,他用临时密码打开了房门,进入房间帮忙喂猫。“猫粮没有了,水还剩一点,猫砂也该清理了。”张鹏飞一边喂猫,一边和猫主人沟通着现场的情况。

“如果小猫不怕人,我还会和它玩一会儿。”在犬舍工作的张鹏飞很喜欢小动物,在业余时间里,他把帮忙喂猫、遛狗当成自己的兼职。他觉得,这样的兼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能利用空闲时间赚钱,自己很乐意为之。

从帮忙做饭到帮忙喂猫、遛狗,从陪聊天到陪伴看诊,从帮忙出主意到帮忙做决定……在电商台搜索“帮忙”,卖家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总体趋势下,帮忙经济正以其时空上的灵活吸引越来越多的务工者加入其中。

“帮忙让我找到社交窗口”

今年19岁的潘华是一名专职“在线帮忙”的青年人。父母在广东肇庆某工业园打工,潘华和10岁的弟弟留在了广西南宁横州市的农村老家生活。因患有脑肿瘤,潘华没能上大学,线上兼职成了他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天能有两三个订单,有的是聊天,有的是帮忙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有的是注册新用户。”潘华说,自己帮过各种各样的忙,情侣吵架了一方手机被拉黑,他会帮忙联系另一方传达歉意;遇到有人生活不顺心他会倾听烦恼,帮人疏导情绪。和潘华聊上一整天,他也只收取10元,并且很少嫌要求过分或者浪费时间。“可能别人以为我帮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身体原因使我没法出去打工,这样能赚些我和弟弟的零用钱,不寒碜。”

出生于1991年的兰鸽用时下流行的“社恐”一词来形容自己。兰鸽说,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自己的社交圈很固化,但是帮忙服务让自己找到了一个跟社会交流的窗口。

“因为帮忙服务,我认识了一些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听一听别人对同一件事不同角度的看法,很多跟家人、同事不能聊的内容跟陌生人聊起来反倒更轻松。”线上帮忙出主意做决定,线下陪看展陪逛街,兰鸽通过帮忙服务逐渐拓展了社交圈。她觉得,自己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恰好是被“治愈”的过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帮忙经济可以匹配零散的时间供需,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零工来说更加灵活,有助于增加打工群体的机会和收入。而共享私人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模式,不仅满足了个体的需求,也提升了务工者对于城市生活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其中。

帮忙,讲的是良心

除了陪聊天、帮忙出主意、帮助砍价等要求之外,潘华还收到过一些让他觉得大跌眼镜的请求,比如注册交友网站、发短信恐吓他人等。“什么样的忙能帮”“能否抵得住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考验着潘华和吴曦等许多帮忙者的问题。

拥有25年驾龄的吴曦在业余时间做了一名陪驾员,“不敢上道的新手”是他主要的陪练教学对象。一次,吴曦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帮忙请求,正在驾校学的客户因为担心通不过道路驾驶考试,想在没拿到驾驶证的情况下找他上路陪练,并且愿意额外支付费用。

“钱倒是不少,不过我教的是实战经验,还没拿到驾驶证就上路开车于人于己都太危险了,这是违法的。明面钱明面挣。”于是在纠结过后,吴曦拒绝了客户的请求,并在自己的服务介绍里加注“需有驾驶证”。

“说实在的,上门照顾宠物讲的是良心,毕竟要进到别人家里,还是在主人不在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样,张鹏飞更愿意接用密码锁且有摄像头的家庭的订单,不仅比较方便,也避免了可能的纠纷。他说,自己会格外注重客户的隐私,与宠物的合影在经客户同意后才会发布到网上。

“在增加打工群体的机会和收入、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的同时,帮忙经济因其灵活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方面,要强化台监管,督促台形成完善的交易规则;另一方面,帮忙者自身也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守住底线,莫将经济利益置于道德和法律之上。”盘和林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