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承笃信前行”2022广州读书月系列活动举行

昨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指导,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承办的“书香传承笃信前行”读书月系列活动之“2022广州读书月分享会”活动在越秀公园陌上花开阅读空间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院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等专家,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和园林局等领导及嘉宾共聚一堂,学贯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重要贺信精神落实广东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共话广州全民阅读的书香力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读书爱书在广州已蔚然成风

昨日上午,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所在城市,广州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了多场阅读活动。2022广州读书月分享会是读书日当天系列重点活动。

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分享会现场表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书记致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

年来,广州积极响应中央、省的号召,16年如一日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阅读,努力让书香的种子在羊城遍地开花。“图书馆之城”建设深入推进,镇街公共图书馆实现100%全覆盖,“最美书店”遍布全城,“广州读书月”“十大好书”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羊城书展创办41年历久弥新,羊城学堂、广州讲坛“全城开讲”,不断掀起全民阅读的“珠江潮”,读书爱书在广州已蔚然成风。

广州是文学之城、诗词之都,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走实走深?第一,在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第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三,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目前,广州正全力打造“诗词之都”,面向市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类“读诗品词”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诗词之美、阅读之趣,让书香羊城内容更加充盈丰富。

他号召大家凝心聚力,以“书香羊城”建设为龙头,通过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点燃广州人的阅读激情,让更多人参与阅读、推动阅读、享受阅读,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阅读者、朗读者,让每一户家庭都成为书香门第,共同建设书香浓郁的文化广州。

刘焕彬:

读书常思索,集成能创新

刘焕彬院士培养了60多位硕士和博士,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副教授,有的成为企业家,大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才。刘院士从读书惯、读书思考、集成创新三个方面谈了他的读书心得,并用一首诗来概括:“书卷如古人,每见似相亲,读书常思索,集成能创新。”

谈及自己的阅读体会,他表示:阅读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阅读是人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阅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有助于提高学兴趣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阅读有助于使学生从依赖型的学向主体型的学转变;阅读惯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能力……

他强调,读书要重视知识的转化。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把人类积累的公开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掌握了的知识;第二步,把自有知识转化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黄天骥:阅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黄天骥教授年过八旬,依然精神饱满,笑声爽朗。在分享会现场,他感叹:越秀公园湖水清澈,真乃诗意花城。他引用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出关于阅读人生的话题,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关于读书,他说:“我一天到晚在书堆里生活。”他强调读书要读有用的书,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过程中要读写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在之前的采访中,他曾表示,我看书是为了用,绝不是消遣,所以我买书针对比较强,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书,唯独有三本是比较重要的。其中两本是我的老师王季思先生送给我的一套《长生殿》,还有一套明代版本的《西厢记》,作为纪念。在我写《情解西厢———〈西厢记〉创作论》时,常翻这套书,给我很大帮助。还有一本书是我父亲留下的纳兰德的《饮水词》。他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下了一些古籍和一批相当好的书,比如《十三经注疏》等,后来遗失了,唯一留下的是纳兰德的《饮水词》。后来我写出了第一本著作《纳兰德和他的词》,就是因为在家翻到了《饮水词》。这三套书都很有纪念,因为它们,我就写了三本书,很巧。

石城川:对阅读的热爱让我走到今天

分享会现场最令人感动的是听障人士石城川关于阅读经历的分享。他是一名极重度听障人士,他说:我在11岁时,因为生病导致双耳失去了听力,凭借对读书的热爱,我不但考上了暨南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还创办了音书科技,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听障人士无障碍沟通交流。就在前天,我还收到了复旦大学MBA的拟录取通知,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之旅。

大学毕业后一年,他就跟两位好朋友一起创办了音书科技,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障人士的沟通现状,并且搭建听障人士的服务台。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之下,经过五年多的积累与沉淀,音书科技已经服务了上百家公共服务机构以及超过一百万的听障朋友,成为听障朋友与外界对话的纽带。

虽然时工作繁忙,但石城川仍然保持了每天阅读的惯,他说:阅读是我汲取精神食粮的唯一渠道,不管现实生活如何沉浮,精神世界一定要是饱满的。谈及最喜欢的书,他推荐刘慈欣的《三体》,因为《三体》充满了大量对于宇宙文明奇伟瑰丽的想象和对于人类社会深沉隽永的思考。

他表示:“作为一名听障人士,作为一名工程师,上天让我听不见声音可能是为了让我去感受听障人士的境遇,然后通过自己所学去帮助我们这个群体。凭借对阅读的热爱我才能走到今天,我相信只要保持这份热爱,我还能走得更远……”

陈武:阅读是最容易实现的素质教育

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当选了2022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她表示:“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他吹拂过山村和田野;没有人知道孩子的聪慧,只有当他心中扬起学的风帆。二十年前,郭思乐教授的这句话触动了我,开始了我的阅读推广之路,我始终坚信,阅读是最容易实现的素质教育,更是最好的素养教育。”

在建设书香羊城、阅读推广方面,陈武校长将图书馆搬进教室,让图书随手可得。通过漂流机制,让图书流动起来。每月图书流动量达8000多本,学生个人借阅量一月最高可达50本,养成学生的阅读惯。

她介绍,学校在教学方式上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拓展阅读的深度。通过问题驱动、主题聚焦、合作探究实现海量阅读、深度体验、创意表达,让阅读走向生动,撬动学生语言与文学的整体发展;在课程体系上培养孩子阅读的思维,拓展阅读的高度。学校形成了有序列、有主题的全学科阅读课程体系,每年推出上百节阅读研讨课,“科科有阅读,时时在阅读”,让阅读走向立体;在阅读空间上打造最美阅读空间,拓展阅读的温度。通过班级文化节、学校阅读节,让文化与阅读相遇、节日与阅读相遇、童心与传统相遇,让阅读走向深刻。20年来,在阅读教学这半亩方塘之中,陈武极力为孩子营造一方诗意天地,让阅读成为一颗文化的种子。

杨坤龙:在阅读过程中尤需注重当时的兴趣

分享会现场年龄最小的,当属高三学生杨坤龙了。杨坤龙九年级时,出版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书《蘑菇野游记Mushroomsinthefield》。

关于阅读,他说:“当我还在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常带我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和《大学》等古代经典。虽然当时我并不能理解这些生涩的文言文,长大后却发现,正是它们铺就了我的语言基础,根植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表示,在阅读过程中尤需注重当时的兴趣,它是自发读书的动机。“去年6月,我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时,一位在修博士学位的师兄跟我聊起他的新发现——他从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中受到启发,推测真菌孢子表面的‘花纹’是由应力驱动的生物物理过程形成的,但是他不会相关的模型模拟方法。尽管高三学业繁重,为了完成这个课题,我还是经常坚持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数个月后终于掌握了基于物理薄膜理论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成功用模拟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说,颠覆了真菌学界过去对孢子纹饰形成过程的认知——这就是兴趣对读书的强大驱动力。”

去年年底,杨坤龙受邀参加央视少儿频道《中国少年说(第二季)》节目录制,讲述学菌物学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他希望通过这些媒介,能激励更多爱好者努力逐梦,同时也为菌物学科普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