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爱我家》到《武林外传》 经典情景喜剧的魅力在哪里?

《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两部作品皆已有“一二十岁高龄”,架不住剧中热梗不时被后来人翻出,在社交台常玩常新,经常占据微博热搜和朋友圈分享。这是经典情景喜剧的魅力:无论时隔多少年,段子还是常看常新,也依然有一大批爱好者始终追随。

《我爱我家》是当下网友们蹭热点的富矿,一有热点事件网友就像“查字典”一样去翻剧里的桥段和台词,如宋丹丹饰演的和捡到弃婴的剧情就“神预言”了某明星的代孕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我爱我家》开播30年热度不减,剧中的段子不仅仅是段子那么简单。正如剧中饰演贾志国的杨立新所说,这个戏里有很多东西能让人联想到社会现实,联想到自己,“比如《捕鼠记》,写的虽说是耗子,其实指的是人,圆圆写作文、圆圆要当班长、贾志新要做买卖、家里要分房等故事,都是非常接地气,又具有寓言的特点”。

一个很有代表的现象是,自打告别电视的黄金时代,网络视频台掌握更多话语权以来,就再没有新的情景喜剧爆款诞生,而经典情景喜剧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武林外传》的豆瓣评分从2016年开始逐年上涨,从9.1分一路涨到9.6分,打分人数超过46万。“武林外传十级学者”的豆瓣小组至今仍然活跃,一个“台词接龙”的帖子回应人数超过4400条。前段时间《我爱我家》120集官方剧本开启众筹计划,原定在45天时间众筹10万元,但没想到仅仅2天时间众筹金额就突破130万元,支持人数超过5000人。

情景喜剧断代

主要是会写情景喜剧的编剧太少

作为舶来品,情景喜剧在中国荧屏上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它的发端便是1993年开播的《我爱我家》,并由此引发了情景喜剧的创作热潮。《我爱我家》之后,《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优秀作品登场,此后杨紫、张一山等童星主演的《家有儿女》,成为90后的儿时回忆。2006年,江湖题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成为现象级制作。情景喜剧的最后一个高光时刻是饱受争议的《爱情公寓》,但与《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相比已经明显逊色。

恰恰从《我爱我家》开始,中国的情景喜剧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就连《我爱我家》导演英达也不敢轻易涉足。即便是在发展势头最好的那几年,情景喜剧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电视台对情景喜剧的态度一直比较保守,在播出时段和频率上都有限制,情景喜剧几乎没在主流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出现过。此外,情景喜剧的创作周期和播放周期都比较长,动辄百集。曾任《我爱我家》总摄像师及制片的王小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情景喜剧没什么未来,观众觉得它俗,电视台也不愿出高价,谁愿意去拍?”

情景喜剧断代背后的关键,是专业情景喜剧编剧的断代。换言之,情景喜剧比拼的是文化,高级的幽默才有让人细细品味的欲望,加之巨大信息量的密集台词编撰工作,使得情景喜剧的创作门槛比其他剧目要高得多,而会写情景喜剧的人太少。《我爱我家》的成功,离不开梁左的剧本,也让梁左“文学师”这一头衔深入人心。在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看来,120集的《我爱我家》未必集集都是精品,但宏观调控由梁左完成,“人物有格,格有变化,现在再受欢迎的段子,也没有能够让人们记得住的男女主角。”

市场重新崛起

情景喜剧需用新的形式去展示

谈到早期的情景喜剧,大家脑海中会浮现《我爱我家》里的北京社区,小区公园里的长凳和路灯,下班后摇着扇子乘凉聊天的居民和下棋的老人。而情景喜剧断代的十多年,带有地域文化烙印的独特环境,被千篇一律的商业楼、酒吧和咖啡馆所取代,也离情景喜剧所塑造的氛围越来越远了。

不过,快乐依然是大众刚需,但不一定要以情景喜剧的形式。事实上,这几年市场对情景喜剧长期缺乏投资信心,从而沦落到无人敢投的尴尬境地。在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夫妻档于奥和铁男曾分享他们在2016年拿情景喜剧剧本找台却“无人问津”的心酸故事。虽然情景喜剧创作处于停滞,但喜剧这个大类别,一直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年来,喜剧以综艺、脱口秀、段子、网络热梗等各种形式出现。

如今喜剧赛道重新崛起与爆发,又令台、投资方把开发新项目的视线重新放回到情景喜剧。期,东方卫视出品的情景喜剧IP孵化真人秀《开播!情景喜剧》将与观众见面,节目有八个剧组,最终选出一部“年度冠军剧”,由投资方进行投拍。据悉,《开播!情景喜剧》探索“剧综联动”,并非简单将情景喜剧内容搬上舞台,而是多视角、多维度展现情景喜剧的孵化过程。《开播!情景喜剧》总制片人赵斌直言:“市场冷了十多年了,但我们现在依然需要情景喜剧,情景喜剧包含的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是其他形式无法企及的,只不过要用新的形式去展示。”(记者 徐颢哲)